close

  我覺得這部戲以故事內容而言,有好有壞的地方。首先,在壞的那方面就是故事沒有創新性,我還未看這部戲前以為是在定伯賣鬼的故事中,加入新元素,這是我所認為的賣鬼狂想,但我看完後覺得只是把故事重複演一次,只是主角不一樣而已,事實上這部戲的出發點以定伯賣鬼的故事為基礎,再加以延伸,確實有做到延伸這一點,這部戲的主角由定伯轉移到新的主角身上――窮書生及鬼優人豆腐,但在我看來,只是定伯與鬼的翻版而已,窮書生就是原故事的定伯,而鬼優人豆腐就是原故事的鬼,為什麼我認為這部戲不符合我理想中的賣鬼狂想這是因為我認為狂想應該要加入很多創新的內容,而這部戲創新的內容不多,情節與原故事差不多,例如︰賣鬼的情節,吐口水鬼就會變羊,地名亦與原故事一樣,例如︰使用原故事的宛市,我認為既然是狂想,就可以想得更天馬行空,例如:鬼除了吐口水會變羊之外,也可以其他方法變成其他東西,所以我覺得這部戲跳不太出來原故事的框框,我明白要在原有故事基礎上,再擴展新故事,新情節,必須保留原有的樣子,但我認為是可以跳出原有的故事,這樣才能到我心目中的狂想,我不是說這部戲都沒有狂想,這部戲亦有狂想的部份,只是沒有達到我心中要求而已,以下我會說這部戲狂想的部份。

   這部戲使用的意象很好,有一點狂想的意味,它使用了一條鞭子來表現定伯的羊,通過演員的描述,形容羊的外貌,牠是肥肥,觀眾可以發揮想像力,想像這羊的外貌,這樣就可以達到每一位觀眾心目中的那隻可愛的羊。這從原故事延伸新的故事其實與原情節有些微的不同,增強合理性,新故事是說鬼發現了人的身份,但最後鬼還是被人吐口水變成羊,而且人與鬼同行的理由亦改變了,原本是人與鬼一同需要前往宛市而結伴同行,新故事是鬼受到人的威脅而同行。這部戲的台詞亦加入時事,增加趣味性,例如加入食安議題――英國藍的玫瑰紅茶,引起觀眾的共鳴。演員亦有與觀眾互動,增加觀眾投入程度,例如︰最後書生被抓到他賣假羊,遭人唾棄,演路人的演員還請觀眾幫忙一起來唾棄他,吐他口水。

   其實我覺得這個故事亦值得令人深思,有句話說真亦假時,假亦真」,在這個真真假假的世界中,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實在難以分辨,所以說這個世界是「世情如鬼」亦不為過,這個故事中鬼就被人套出鬼的弱點,更被人所利用,而新故事中鬼更被人所威脅,由此可見鬼的心思比人還要簡單,相反人就利用鬼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顯得人還不如鬼,人一直就覺得鬼很可怕,這是因為人都覺得鬼很狡猾,很會欺騙人的感情,自覺人是最好的,豈料鬼還比人好上千倍,例如︰在這個故事中,書生說自己就是閻王爺,豆腐聽到,就相信了,可見人的可惡,所以我覺得凡事都不能只看表面,亦需要思考背後的事情,不要被原有的觀感所欺騙。1431485447-3379042847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o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